常州精密钢管博客网

钒钢的工艺特性

自美国亨利·福特一世(Henry Ford I)最早把钒钢应用于汽车并大大改善汽车性能之后,人们很快认识了钒钢的各种优异性能。除汽车之外,在其他领域,钒钢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产量迅速增加,钒的消耗量增加,每百万吨钢铁产品钒的使用量达35~45t。为获得良好性能的钒钢,充分发挥钒钢的性能潜力,在生产钒钢时必须充分了解钒钢的一些工艺特点。


①再加热温度低


由于钒的碳氮化物在奥氏体中具有较高的溶解度,再加热时在较低的再加热温度下V(C,N)能全部溶解,由固溶度积公式计算可知,即使当钒含量为0.05%、氮含量为0.02%时,VN的完全固溶温度仅为1140℃,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可采用较低的均热温度。与此相反,铌钢的固溶温度比较高,至少需加热到1200℃才能完全溶解铌的碳氮化物。钒钢相对较高的溶解度,特别是碳化物的溶解度更高,这对热处理钢来说是很重要的,因为它保证了在热处理温度下大部分合金元素可以溶解,在冷却时又能析出,这样才能充分产生析出强化,达到提高强度的目的。

在再加热时,任何钢都会发生奥氏体晶粒粗化现象,再加热温度越高,原始奥氏体晶粒粗化就越显著,因而采用较低的再加热温度有利于抑制原始奥氏体晶粒的粗大化,钒钢正好具备这样的有利条件,在较低的再加热温度下,如1150℃,就能使钒的碳氮化物全部溶解,这对细化原始奥氏体晶粒是很有利的。有研究表明,采用较低的再加热温度,可抑制原始奥氏体晶粒的异常粗化,对最终组织的细化和钢韧性的提高有明显效果。许多低温钢和要求高韧性的钢也多采用较低的再加热温度。


②热形变抗力小


在铌、钒、钛三种主要微合金化元素中,高温轧制时钒钢阻碍再结晶的能力最弱,再结晶终止温度比较低,因而热轧时轧制抗力比较小,如图1所示。由图可以看出,随着温度的降低,钒钢的流变应力缓慢增加,与C-Mn钢相似,轧制时比较容易变形,对轧机没有特殊要求。但是铌钢的情况就不同了,随着温度的降低,铌钢的流变应力增加,特别是当温度低于930℃时,流变应力急剧增加。铌具有强烈阻碍奥氏体再结晶的能力,使轧制时每一道次的变形产生积累,导致加工硬化,轧制抗力显著增加,老轧机已经不适用,必须采用轧制力更大的新轧机。热形变抗力小是钒钢的另一个主要工艺特点。

1  钒钢流变应力与终轧温度的关系


③终轧温度对性能的影响小


钢中的钒是一个很好的析出强化元素,即使在较高的终轧温度下,也能获得较好的韧性,这是由于钒钢在奥氏体再结晶区往复轧制时,通过多次轧制-再结晶的形变工艺,最终可获得较细小的奥氏体晶粒,极限值约为20μm,终轧温度的高或低对奥氏体反复再结晶后的晶粒尺寸影响较小。因此,Mitchell曾指出:钒钢再结晶时,再结晶奥氏体的晶粒尺寸在很宽的温度范围内都趋向于保持定值。含钒的HSLA钢在800~1000℃的终轧温度范围内性能变化相对较小。这是钒钢的另一个工艺特点。采用较高的终轧温度,为保证钒钢钢板的厚度尺寸公差,特别是为宽度大于1500mm、厚度小于3mm的高强度带钢的形状控制创造了有利条件,而铌钢不具备这个特点,同时,与铌钢相比,钒钢更适合现代化高效轧机的连续生产,缩短并节约轧制时间,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④适应电炉钢较高的氮含量


在电炉炼钢的情况下,电弧区的温度比较高,炉膛内的气氛是与空气相通的,高温的钢液比较容易吸收气氛中的氮,使钢液的氮含量增高;在电弧的作用下,电弧近旁的氮分子容易离解成氮原子。氮原子在钢水中的溶解速度比分子氮的溶解速度更高,使电炉钢的氮含量比转炉更高;电炉炼钢的时间相对较长,炉膛内氮的分压又比较高,也会使氮含量增高;在转炉炼钢的情况下,不但冶炼时间较短,而且脱碳量比较大,在脱碳的同时也有较好的脱氮作用,使转炉钢的氮含量相对较低。通常,转炉钢的氮含量波动在0.003% ~0.006%范围内。电炉钢的氮含量波动在0.008% ~0.012%范围内,是转炉钢氮含量的2~3倍。

钢中的氮通常被认为是有害的杂质元素。固溶在铁素体中的自由氮是有害的,它提高了钢的时效敏感性和脆性倾向;在连续铸锭中,较高的氮含量可增加纵向或横向开裂的可能性;在焊接过程中,游离的氮会降低焊缝的韧性,提高韧/脆转变温度。

为抑制钢中氮的有害作用,最常用的方法是向钢中添加适量的固氮元素,如铝、钛、钒等。在这些固氮元素中钒是最有效的,钒是唯一对氮具有双重影响的元素,它不但通过形成VN或富氮的V(C,N)固定钢中的自由氮,抑制氮的有害作用,而且还能产生显著的析出强化和晶粒细化。特别应当指出,利用氮的作用可使析出粒子细小弥散分布在钢中,使析出强化达到最佳化,如图2所示。由图可以看出,随着氮含量的提高析出粒子尺寸减小,析出相体积分数增加,析出粒子间距减小,析出强化显著增大,氮在析出强化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因而在钒钢中氮就由有害的杂质元素转变成一种不可或缺的微合金元素

2  氮对析出粒子尺寸d、体积分数fV和间距L的影响

根据电炉炼钢工艺的特点,电炉钢自然会带来0.008% ~0.012%较高的氮含量,这相当于不增加其他额外工艺措施、不增加任何成本、无偿赐予的合金元素,这正是钒钢所需要的。在某些情况下,在电炉钢含氮量的基础上还需略有提高,从而省去了各种脱氮精炼工艺,降低了钢的生产成本。上述事实表明,V-N微合金化对氮含量较高的电炉钢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这是含钒钢的另一个突出特点。

这里应特别指出的是氮含量对含铌钢的影响。当含铌钢中的氮含量较高时,大尺寸的铌的氮化物就可能在钢液中析出,并降低铌碳化物的活度和表观浓度。同时,从溶解度方面来看,铌氮化物的溶解度又低于铌碳化物的溶解度。在钢液凝固时,在凝固前沿比较容易析出尺寸较大有害的铌氮化物,显著降低钢的断裂韧性、疲劳强度和热塑性,限制了充分利用NbC的应变诱导析出强化和晶粒细化作用的发挥。可以粗略地认为,加入钢中的铌,只有形成细小弥散的NbCNb(C,N)粒子的铌才是有效铌,形成大尺寸的NbN的铌是无效铌。为了尽量不形成大尺寸的铌氮化物,就必须采用真空精炼等方法大幅度降低钢中的氮含量。在某种意义上说,铌在钢中的作用一方面取决于钢中的氮含量;另一方面,为防止在凝固前沿形成大尺寸的铌氮化物,还可以采用降低钢液中的硫、磷等偏析元素含量等手段。因为在宏观偏析区中,硫、磷等偏析元素容易在凝固前沿富集,显著降低钢液的凝固温度,促进大尺寸NbN的析出。只有把硫、磷含量控制到尽可能低的水平,才可能防止大尺寸NbN的析出。因此可以认为,通过降低偏析元素硫、磷等含量,提高钢液凝固温度是防止在宏观偏析区形成大尺寸NbN析出的有效方法。为此对含铌钢的杂质元素含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经验,在低碳钢中(ω(C)<0.1%)硫含量应控制低于0.01%,磷含量应控制低于0.015%;在中碳和高碳钢中(ω(C)>0.1%)硫含量应控制低于0.005%,磷含量应控制低于0.01%。采用真空精炼等手段,上述对杂质元素的要求是可以实现的,但这将导致生产成本提高。对含铌钢来说,氮是一种很有害的杂质元素。


图片加载中...
❤ 请关注 微信公众号: steeltuber.
 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josen.net/Steel-Knowledge/1608800656.html
(本平台"常州精密钢管博客网"的部分图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技术信息。我们尊重原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出处望请谅解,敬请联系主编微信号:steel_tube,进行删除或付稿费,多谢!)
搜索本站钢铁技术
★↓在此搜索查找钢铁材料知识↓★↘

互联网 www.josen.net


钢铁行业热点文章推荐

常州精密钢管博客网主办单位:
常州仁成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是 专业的 精密钢管 生产厂家,汽车钢管,电机壳钢管 生产单位。


常州精密钢管博客网推荐您访问:

常州精密钢管博客网
(常州仁成金属钢管制品生产厂家博客网站)
www.josen.net©2006-2021
苏ICP备08003692号

【关于本站】【提问】网站地图【搜索】【知识星球】电脑端